时间: 2025-04-27 13:5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59
“有增无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增加而没有停止”,形容某种情况或现象不断增加,没有停止的趋势。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不断加剧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有增无已”常用来形容某种情感或现象的加剧,如爱情的深化、仇恨的增长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不断增加的情况,如工作压力、生活负担等。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中,可以用来描述通货膨胀或经济增长的趋势。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一种减少或缓和的趋势。
“有增无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构成简单明了,由“有增”和“无已”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有所增加。
在**文化中,“有增无已”常用来形容一些负面或不利的趋势,如社会问题、经济危机等。它反映了人们对持续恶化情况的担忧和无奈。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忧虑和不安,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断加剧的负面状态。在思维和表达中,它常常用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有增无已”来形容自己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这种持续的压力让我感到非常疲惫和焦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思念有增无已,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我所有的理智。”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不断上升的图表或曲线,象征着某种趋势的不断加剧。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不断增强的噪音或音乐,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creasing without end”或“growing without ceas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有增无已”这个成语在描述持续加剧的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专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首先是美国教士向驻京美使发电报告说‘抢劫纵火及暗杀之事,有增无已……’
1. 【有】
2.
【增】
(形声。从土,曾声。字本作“曾”。本义:增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增,益也。 、 《广雅·释诂一》-增,加也。 、 《荀子·法行》-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 、 《淮南子·本经》-残高增下。 、 《列子·汤问》-山不加增。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增脚气病。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蔡元培《图画》-乃增损。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清·洪亮吉《治平篇》-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组词】
增年、 增增、 增奉、 增拓、 增息、 增累、 增损、 增广、 增置、 增防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