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4:34
戒惧: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戒”意味着警惕、预防,而“惧”则表示害怕、恐惧。结合起来,“戒惧”指的是一种警惕和害怕的心理状态,通常用来描述对某种潜在危险或不良后果的担忧和预防心理。
“戒惧”这个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义和现代使用基本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使用场景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戒惧”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慎独”相联系,强调个人在独处时的自我约束和警惕。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对公共安全和个人健康的关注。
“戒惧”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不测。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的决策和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重要考试时体验到“戒惧”的感觉,这种心理状态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复*,以防万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戒惧”:
夜深人静时,心中戒惧生,
未知的前路,步步需谨慎。
在英语中,“戒惧”可以对应为“apprehension”或“caution”,虽然这些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但都能表达一种警惕和担忧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戒惧”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时的自然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