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5:53
“戒定慧”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被称为“三学”或“三无漏学”。它们分别代表:
在语境中,“戒定慧”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三个基本步骤。在文学作品中,这三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个人的道德修养、精神集中和智慧的追求。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戒定慧”来概括修行的核心内容。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哲学,这些词汇被详细探讨和分析。
“戒定慧”源自梵文,随着**的传播,这些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有所演变。例如,在汉语中,“戒”、“定”、“慧”分别对应梵文的“Sīla”、“Samādhi”和“Paññā”。
在东亚文化中,“戒定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社会背景中,这些概念被用来指导个人行为和社会伦理。
这些词汇通常与平静、智慧和道德修养相关联,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们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与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通过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戒)、进行冥想(定)和学*哲学(慧)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戒的花园里,定是那静谧的湖,慧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路。”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宁静的禅修场景或智慧的象征,如佛像或莲花。听觉上,可能是冥想时的自然声音,如流水声或风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修行概念可能被理解为道德、冥想和哲学思考。例如,**教中的“美德”、“祈祷”和“智慧”。
“戒定慧”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领域有深远影响,也在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概念,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3.
【慧】
(形声。从心,彗声。本义:聪明,有才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慧,儇也。 、 《方言》三-知或谓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