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0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2:00
按下葫芦浮起瓢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按下葫芦(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瓢(另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就会浮起来。这个成语比喻处理问题时,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会导致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形容事情处理起来复杂,难以彻底解决。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情节的复杂性,或者人物在解决问题时的困境。在口语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又会冒出新问题的情境。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工程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复杂性或问题的连锁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反映了古人对事物连锁反应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事物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认识。它强调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难度,是**智慧的一种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困惑的感觉,因为它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困难。它让人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例如,当我努力改善工作效率时,可能会忽略了家庭生活,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岁月如梭织,问题似葫芦,
按下此瓢,彼瓢又浮。
智慧如剑,斩不断丝缕,
人生旅途,何处是归途?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水面上漂浮的葫芦和瓢,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动态变化。在听觉上,可以想象到水波荡漾的声音,以及处理问题时的思考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or every action, there is a reaction" 或 "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每个行动都会带来相应的反应,或者在追求一个目标时可能会牺牲另一个目标。
按下葫芦浮起瓢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全面考虑,预见到可能的连锁反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情况。
1.
【按】
(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 、 张溥《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组词】
按电钮;按铃;按手印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葫】
(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引证】
《尔雅翼》-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
4.
【芦】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引证】
《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芦,芦菔也。 、 《方言》三-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
【组词】
芦萉
5.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6.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7.
【瓢】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
【引证】
《说文》-瓢,蠡也。从瓠省,票声。 、 《三苍》-瓢,瓠勺也。 、 《论语》-一瓢饮。
【组词】
瓢冠、 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