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5:27
“玉麈尾”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玉”和“麈尾”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玉”指的是一种珍贵的矿石,常用来制作装饰品或象征高贵;“麈尾”则是指麈(一种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的尾巴,常用来比喻高贵或权威的象征。因此,“玉麈尾”整体上可以理解为一种高贵、权威或珍贵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玉麈尾”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贵气质或权威地位,如在古代诗词中形容君王或贵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古代文化或文学作品。
“玉麈尾”这个词汇源自古代**,与古代神话和传说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文化中,“玉麈尾”常与皇权、贵族和权威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物质上的象征,也是精神上的象征,代表了权力和地位。
“玉麈尾”这个词汇给人以高贵、庄严和神秘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的宫廷、华丽的服饰和庄严的仪式。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化或历史时,它可能会被提及。例如,在参观古代宫殿或博物馆时,可能会听到导游提到“玉麈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玉麈尾轻摇,宫灯映古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贵族手持玉麈尾,身穿华丽的服饰,站在宫殿中。结合音乐,可以想象古筝或古琴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古代宫廷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象征物如权杖、王冠等,也代表了权力和地位。
“玉麈尾”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时,这个词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麈】
驼麈 。即“麋鹿”。俗称“四不像”。
【引证】
《文选·左思·蜀都赋》-翦旄麈。
麈尾(用麈的尾毛做的拂尘)的省称。
【引证】
欧阳修《和圣俞聚蚊》-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
【组词】
挥麈、 麈尾
3.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