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2:00
“剖析入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事物,特别是指对事物的细节进行精细的解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事物的深入了解和精确把握,通常用于描述对复杂问题或事物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剖析入微”常用来形容作者对人物心理、情节发展或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细致描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赞扬某人对某个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力。在专业领域,如科学研究、法律分析或医学诊断中,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对细节的精确把握和深入理解。
同义词:细致入微、精雕细琢、深入浅出 反义词:粗枝大叶、浅尝辄止、浮光掠影
“剖析入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的“剖析”一词古已有之,意为分解、分析;“入微”则指深入到细微之处。这个成语的形成和使用体现了汉语对精确和深入分析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对事物的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态度。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剖析入微”这样的成语在学术、法律和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赞赏,因为它代表了专业和深入的工作态度。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中不断追求精确和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剖析入微的分析,以确保我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触剖析入微,每一行诗句都是心灵的深刻映射。”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和清晰地展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细致的钢琴演奏,每一个音符都被精确地弹奏出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ticulous analysis”或“in-depth stud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对细节的深入和精确处理。
“剖析入微”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它不仅代表了深入和精确的工作态度,也是对专业精神的赞扬。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需要细致分析的场景和情境。
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的文字。
1.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2.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