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11:5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57:08
“王佐”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辅佐君王的贤臣或重要助手。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王”(君王)和“佐”(辅佐),合起来即指在君王身边提供智慧和策略的重要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王佐”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忠诚且有才能的臣子,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用于学术讨论中,描述古代政治结构和角色。
同义词如“辅臣”和“谋士”都强调了辅佐和智慧的特质,而“重臣”则更多指地位的重要性。反义词如“奸臣”和“佞臣”则指那些不忠或有害于君王和国家的人。
“王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和历史记录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王佐”代表了忠诚、智慧和责任感,是理想化的政治角色。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被用来评价和讨论政治人物的品德和能力。
提到“王佐”,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忠诚、智慧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正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与那些为国家和君王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王佐”这个词,但在讨论历史人物或政治话题时,这个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人物的评价和看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王佐之才,辅日月之光,照耀千古,智慧如星河长。”
视觉上,“王佐”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画面,听觉上则可能是古代宫廷音乐或历史剧中的对话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dvisor to the king”或“royal counselor”,虽然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了在君主身边提供建议和支持的角色。
“王佐”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特定的角色,也反映了人们对忠诚、智慧和责任的理想化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佐】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引证】
《广雅》-佐,助也。 、 《墨子·贵义》-故周公旦佐相天子。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 、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 《国语·周语下》-四岳佐之。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予佐尔贾。 、 蔡元培《图画》-佐以科学。 、 清·周容《芋老人传》-佐读勤苦。
【组词】
佐理、 佐事、 佐戎、 佐相、 佐佑、 佐检、 佐州、 佐谋、 佐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