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1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19:08
“王侯将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国王、贵族、将军和高级官员。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泛指国家的高级统治阶层或贵族阶层,强调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王侯将相”常用来描绘历史场景或表达对权力阶层的批判或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提及“高层人物”或“权贵”来间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讨论古代政治结构或社会等级制度。
同义词中,“权贵”更侧重于权力的拥有,而“贵族”则更强调血统和地位的传承。反义词则强调与“王侯将相”相对的普通民众或社会底层。
“王侯将相”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描述类似的权力阶层。
在**传统文化中,“王侯将相”代表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对这些阶层的历史评价和道德判断。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判不平等的社会结构或赞扬那些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权力、荣耀、责任和腐败的复杂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可能让人想到那些滥用权力的负面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王侯将相”这个词汇,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我会用它来丰富我的表达,增加论述的深度和广度。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 “王侯将相,风云际会, 一朝权在手,天下谁与争锋?”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作,或是听到一首描绘古代战争的史诗音乐,这些都能引发对“王侯将相”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贵族与骑士”(在欧洲)或“皇室与将军”(在日本),它们都用来描述类似的社会和政治结构。
“王侯将相”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符号,也是理解和讨论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重要工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现象。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岂有种乎。
秦朝末年,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募集许多劳工。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按律当斩,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起义军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侯】 ——“闽侯”(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
3.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