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2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28:39
很抱歉,但“伉音”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我无法找到与之直接相关的信息。这可能是一个非常生僻的词汇、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
由于缺乏具体的信息和上下文,我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或者解释这个词汇可能的来源和使用场景,我或许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有用的分析。
如果您是在寻找一个类似的词汇进行分析,请提供正确的词汇或者更多的信息,以便我能够帮助您进行详细的学习和分析。
1.
【伉】
(形声。从人,亢声。本义:匹敌,相当)。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 、 《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敌也。”-已不能庇其伉俪。 、 《国语·周语》。注:“对也。”-弃其伉俪妃嫔。 、 《后汉书·张衡传》。注:“偶也。”-可与乎比伉。
【组词】
伉合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