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25:59
“伊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那个人”,通常用来指代女性,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或恋人。
“伊人”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后在唐宋诗词中广泛使用,至今仍保留在文学作品中,但其日常使用频率已大大降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伊人”常与浪漫、优雅和理想化的爱情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理想女性的追求和赞美。
“伊人”一词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浪漫情怀,让人联想到古典诗词中的美丽画面和深情故事。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古典诗词时遇到“伊人”这个词,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伊人”:
月光下的伊人,
如梦似幻,
她的眼眸,
藏着千年的秘密。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一位女子静静地站在水边,她的身影朦胧而美丽,这便是“伊人”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伴随着诗词的吟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e”或“the beloved”,但“伊人”所蕴含的文学和情感深度是英语词汇难以完全传达的。
“伊人”作为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日常交流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学创作和古典文化研究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1.
【伊】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引证】
《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