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58:49
“布天盖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布一样铺满天空,像盖子一样覆盖大地。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数量极多,范围极广,无处不在,形容某种现象或事物非常普遍,无所不包。
在文学作品中,“布天盖地”常用来形容自然现象,如风、雨、雪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群、军队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事物的普遍性或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军事学等,这个成语也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布天盖地”更强调覆盖的全面性,而“铺天盖地”则更强调数量之多。
“布天盖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现象,还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现象。
在文化中,“布天盖地”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或*的社会,反映了*人对现象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撼和敬畏,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宏大和无法抗拒的力量。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或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布天盖地”来形容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或者形容某个产品广告的无处不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布天盖地的星辰,照亮了夜的深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雪地,雪花布天盖地地飘落;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宏大的交响乐,音符布天盖地地涌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encompassing”或“omnipresent”,它们都表达了无处不在的意思,但缺乏“布天盖地”所特有的视觉冲击力。
“布天盖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能够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普遍性,还能够传达出一种宏大的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雪越下越紧,布天盖地一片茫茫。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雪越下越紧,布天盖地一片茫茫。”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盖】 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