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1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13:57
“张狂妄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张狂”和“妄行”两个词组成。其中,“张狂”指的是行为放肆、不加约束,表现出过度的自信或傲慢;“妄行”则指不理智或不合理的行动,通常带有贬义。结合起来,“张狂妄行”形容一个人行为放肆、不顾后果,且常常是出于自大或无知。
在文学作品中,“张狂妄行”常用来描绘那些自以为是、不顾他人感受的角色,如《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鲁莽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它可能用来分析个体或组织的不理性行为。
同义词:
反义词:
“张狂”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原指张扬、放肆的意思。“妄行”则源于对不合理行为的描述。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极端不理性行为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和谨慎被视为美德。因此,“张狂妄行”通常带有负面评价,与社会期望的稳重、谦逊相悖。
这个词组通常引起负面情感,如厌恶或担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的行为或傲慢的态度,影响人们对某人的整体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因为一时张狂妄行而后悔的人。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在聚会上过于放肆,后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张狂妄行的影子,在月光中扭曲,最终消散于晨曦的温柔。”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傲慢的人在众人面前****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尖锐、刺耳的声音,象征着不和谐或冲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ckless behavior”或“overconfidence leading to folly”,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不理性行为的概念。
“张狂妄行”是一个有力的词汇,用来描述那些过度自信且不考虑后果的行为。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评价,并在自己的行为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智不别扬,张狂妄行。
1.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2.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3.
【妄】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妄,乱也。 、 《管子·山至数》-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 、 《贾子道术》-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 、 《春秋繁露》-施妄者,乱之始也。 、 诸葛亮《出师表》-妄自菲薄。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多求妄用。 、 清·黄宗羲《原君》-妄传伯夷。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毋妄发。
【组词】
妄口、 妄系、 妄扳平人、 妄施、 妄折、 妄行、 妄言
4.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