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54:34
张献忠:张献忠(10年—1**7年),字秉吾,号敬轩,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与李自成齐名。他领导的起义军在四川地区活动,建立了大西政权,自称大西王。张献忠在历史上以残暴著称,其统治期间有“张献忠屠川”的说法,但这一说法的历史真实性存在争议。
在文学作品中,张献忠常被描绘为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如在清代小说《明史演义》中。在口语和日常对话中,提及张献忠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他的残暴行为和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专业历史领域,学者们会详细讨论张献忠的生平、起义过程、政权建设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同义词:暴君、残暴者、起义领袖 反义词:仁君、贤明者、和平领袖
张献忠的名字在历史上被广泛记录,但其具体词源不详。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献忠这个名字逐渐与残暴、起义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
张献忠的活动时期正值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的起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在**历史上,张献忠的形象常被用来警示后世,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提及张献忠,人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厌恶,因为他被描绘为一个残暴的统治者。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和理解。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张献忠的生平和起义过程,这让我对明末的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我可能会将张献忠的形象融入故事中,通过他的视角展现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想象张献忠的形象时,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的血腥画面和战鼓声,以及他在历史文献中的描绘。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张献忠这样特定历史人物的词汇,但类似的残暴统治者的形象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出现。
张献忠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其形象和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他的生平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类历史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2.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3.
【忠】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不可谓忠。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 诸葛亮《出师表》-为忠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