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2:16
“前夕”字面意思指的是某个重要**或时间点之前的夜晚或时间段。基本含义是指即将发生某事之前的最后时刻,常用来强调紧张、期待或准备的氛围。
“前夕”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节日或重要**的前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许多文化中,“前夕”常与准备和期待的情绪联系在一起。例如,圣诞节前夕在很多西方国家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前夕”常带有一种紧张和期待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变化和可能的结果,这种不确定性既令人兴奋也令人担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高考前夕是一个充满压力和期待的时刻。整个家庭都在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在诗歌中,“前夕”可以用来描绘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
前夕的宁静,心跳可闻。
明日之门,缓缓开启,
期待与不安,交织成诗。
在英语中,“前夕”可以对应为“eve”,如“Christmas Eve”(圣诞节前夕)。不同文化中,“前夕”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发生前的特殊时刻。
“前夕”是一个富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时间点,还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准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前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夕,莫也。 、 《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 、 《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日东则景夕多风。 、 《书·洪范·五行》注-初昏为夕。 、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 、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组词】
夕晖、 朝发夕至;夕霭、 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