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33
“不由自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情感,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因为强烈的情感、*惯或外部压力而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并非出于个人的意愿或选择。
在文学作品中,“不由自主”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冲突或情感爆发,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突发情况或*惯性行为。在心理学或医学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病理性行为或强迫症状。
同义词“情不自禁”强调情感的强烈和无法抑制,而“无法自拔”则更多用于描述陷入某种状态或*惯中难以摆脱。反义词则强调行为的自主性和意愿。
“不由自主”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控制与自由意志的哲学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描述各种非自愿的行为和情感。
在**文化中,“不由自主”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形成对比,强调个人在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下的自我控制。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无力感,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强大情感或外部压力时的脆弱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公共演讲时,我因为紧张而不由自主地颤抖,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如同夜空中最孤独的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面部表情扭曲,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心跳声或急促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gainst one's will”或“involuntarily”,它们在描述非自愿行为时与“不由自主”有相似的含义。
“不由自主”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情感反应。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韦珍说不上什么爱不爱,只是接触的多了,便~地常和常飞亲近起来。
贾宝玉放下书本跑到贾母那里,刚好贾母与王熙凤等在谈论邪魔外道。贾宝玉立即接话说当年赵姨娘请人做法让他和王熙凤一起中邪生病的事情。王熙凤说:“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引证】
《左传》-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组词】
由蘖、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