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5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53:10
不动产是指土地及其上的固定附着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它们在法律上被视为不可移动的财产。不动产通常包括土地、房屋、商业地产等,与动产(如家具、车辆等可移动的财产)相对。
“不动产”一词源自汉语,由“不”和“动”组成,字面意思为“不可移动的”。在古代汉语中,已有类似概念,但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定义和应用更为精确和系统。
在**文化中,不动产常与家庭、传承和社会地位紧密相关。拥有不动产往往意味着经济稳定和社会认可。在社会变迁中,不动产的价值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变。
不动产常引发人们对稳定、安全和财富的联想。它可能代表一种安全感,也可能带来投资压力和负担。
在个人生活中,不动产可能涉及购房、投资或家庭传承等重要决策。例如,购买首套房产可能是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诗歌中,不动产可以被赋予象征意义:
“那座古老的庄园,是不动产的化身, 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家族的兴衰。”
不动产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建筑、宁静的庄园或繁忙的都市景观。相关的音乐可能包括古典音乐或轻松的爵士乐,营造出一种稳重和优雅的氛围。
在英语中,“real estate”或“immovable property”对应于“不动产”。不同文化中,对不动产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方式各有特点,如在美国,房地产投资和交易非常活跃。
不动产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涉及法律和经济领域,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不动产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表达相关概念。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产】
(形声。从生,彦省声。本义:出生,生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産,生也。 、 《周礼·大宗伯》。注:“生其种曰产。以天产作阴德,以地产作阳德。”注:“天产者动物,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百物之产。 、 《后汉书·明帝纪》。注:“同母兄弟也。”-同产。 、 晋·干宝《搜神记》-其妻重身当产。
【组词】
产子、 产育、 产母
1. 【动产】 可以移动的财产,指金钱、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