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4:16
公然:指在公开场合或不加掩饰地进行某种行为,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这种行为是故意的、不隐藏的,甚至是挑衅的。
“公然”一词源于汉语,由“公”和“然”组成。“公”指公共的、公开的,“然”表示状态或方式。在古代汉语中,“公然”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公然”常与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相关联。公然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道德或不合法,因此在社会舆论中常受到谴责。
“公然”一词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尊重或不合法的行为。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行为者的批评或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公然违反公司规定的情况,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团队的和谐,也破坏了公司的规章制度。
诗歌:
公然的谎言,在阳光下曝晒,
无耻的行径,在众人前展露。
视觉:想象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谎,周围人惊讶或愤怒的表情。 听觉:想象一个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中突然响起,宣布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在英语中,“公然”可以对应为“openly”或“blatantly”。“Openly”强调公开性,而“blatantly”则强调行为的明显和无耻。
“公然”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常用于描述不加掩饰的不当行为。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行为的批评和不满,对语言学*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