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3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36:38
民主(Democracy)一词源自希腊语“δημοκρατία”(dēmokratía),由“δῆμος”(dēmos,意为“人民”)和“κράτος”(kratos,意为“权力”或“统治”)组成。字面意思是“人民的统治”或“人民的力量”。基本含义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其中政权由全体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决策过程,以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来自人民。
在不同的语境中,“民主”一词的使用有所不同:
“民主”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初用于描述雅典的政治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的概念和实践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但其核心理念——人民参与和权力共享——始终保持不变。
在西方文化中,民主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和政治组织形式。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民主的实现方式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亚洲国家,民主的概念可能与集体主义和社会和谐更为相关。
对于许多人来说,民主代表着自由、平等和参与感。它激发了对公正社会的向往和对权力滥用的警惕。然而,也有人认为民主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或民粹主义的兴起。
在个人生活中,民主的概念可能体现在社区参与、公民教育和政治讨论中。例如,参与社区会议、投票选举代表或参与公共事务讨论,都是民主实践的体现。
在诗歌中,民主可以被用来象征光明和希望:
在民主的光辉下, 每个声音都得以绽放, 自由的翅膀, 在平等的天空中翱翔。
民主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选举投票、议会辩论、公民**等场景。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选举结果的宣布、政治演讲或公民讨论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民主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democracy”与中文中的“民主”虽然在基本含义上相似,但在具体实践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差异。
民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多个层面。通过对民主的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挑战。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对民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讨论和分析政治和社会问题。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