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24
“专制”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政治体制或统治方式,其中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手中,通常缺乏法治和民主程序。这种体制下,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不经过公众同意或法律程序来制定和执行政策。
在文学中,“专制”常用来描述一个暴君或**者的统治,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麦克白通过谋杀篡位,展现了专制统治的恐怖和残酷。 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过度控制或压迫,不限于政治领域,例如:“他的管理风格太专制了。” 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历史学,“专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用于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形式和其对社会的影响。
这些同义词在描述权力集中的程度上有所不同,“**”更侧重于个人统治,“暴政”强调统治的残酷性,“极权”则指权力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反义词则代表了权力分散和公众参与的政治体制。
“专制”源自拉丁语“autocratia”,意为“一个人统治”。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缺乏法治和民主机制的政权。
在许多文化中,“专制”与负面形象相关联,因为它通常与压迫、不公和腐败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中,反对专制统治是争取民主和人权的重要议题。
提到“专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暴君、压迫性的政权和受苦的民众。这种联想往往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愤怒和同情。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某些专制式的管理或教育方式,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民主和自由的价值。
在诗歌中,“专制”可以用来象征压迫和束缚,如:“在这专制的阴影下,心灵如何飞翔?”
视觉上,“专制”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墙、铁丝网和监视的眼睛。听觉上,可能是沉重的脚步声或锁链的响动。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专制”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缺乏民主——是普遍存在的。
“专制”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政治体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和讨论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1.
【专】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zhuān)形,即“叀(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纺专,收丝器。
【引证】
《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专,纺专。 、 《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载弄之瓦。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