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9:29
词汇“停履”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停”意味着停止或中断,“履”通常指鞋或行走。因此,“停履”可以理解为停止行走或中断行程。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假设的含义进行。
“停履”字面意思是指停止行走或中断行程。
由于“停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突然停止前进,或者比喻性地表示某人停止了某种活动或进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因为现代汉语中有更常用的表达方式,如“停下”、“停止行走”等。
由于“停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由“停”和“履”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文学或书面语境。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停履”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表示某个阶段的结束或中断。例如,在描述历史**或个人生活转折点时,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强调停止或改变的意义。
“停履”可能给人一种突然、意外或深思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旅程中遇到障碍的情况。
由于“停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停履”来创造一种悬念或转折的氛围:
在春日的尽头,
他停履于花丛间,
思绪如风,
吹散了前行的决心。
“停履”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突然停下脚步的画面,或者是一种突然的沉默和停顿。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条路的中间,周围是静止的风景。在听觉上,可能是一种突然的寂静,打破了之前的连续声音。
由于“停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停履”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需要考虑其适用性和受众的理解程度。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