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49
生津 字面意思是指产生唾液,即口腔中分泌唾液的过程。在中医学中,生津也指通过食物或药物来增加口腔和体内的津液,以达到滋润身体、缓解口渴的效果。
生津 一词源自中医学,其概念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有关。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生津便是其中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在文化中,生津与饮食文化紧密相关。人讲究食物的色香味俱全,而生津正是对食物美味的一种形容。此外,在中医养生文化中,生津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生津 这个词给人一种愉悦和满足的感觉,因为它通常与美味的食物和饮料联系在一起。它让人联想到享受美食的快乐时光,以及身体得到滋润和满足的舒适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生津”来形容看到或想到美味食物时的自然反应。例如,当我在炎热的夏天想到冰镇西瓜时,我会说:“想到那冰凉的西瓜,我已经开始生津了。”
诗歌: 夏日炎炎似火烧, 绿荫下,西瓜笑。 生津止渴乐逍遥, 一口清凉,心欢跳。
视觉:想象一片绿油油的西瓜地,阳光下西瓜的表面泛着水珠,给人一种清凉生津的感觉。 听觉:听到切西瓜的声音,清脆的“咔嚓”声,让人联想到即将品尝到的美味,自然生津。
在英语中,与“生津”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alivate”或“mouthwatering”,它们都用来形容看到或想到美味食物时口腔分泌唾液的反应。
生津 这个词不仅在中医学中有其特定的含义,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食物美味时。它不仅是一个生理现象的描述,也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对“生津”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语言表达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津】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津,水渡也。 、 《书·禹贡》-又东至于孟津。 、 《水津注·河水》注-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 、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论语·微子》-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组词】
津梁、 津人、 津门、 津吏、 津主、 津要、 津逗、 津逮、 津亭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