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5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5:41
“免冠”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戴帽子”,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场合或仪式中,参与者不戴帽子以示尊重或遵守规定。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也可以指不戴任何头部覆盖物。
“免冠”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免”有去除、不戴的意思,“冠”指帽子。在古代,免冠有时也象征着谦卑或请求宽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在特定的礼仪场合。
在许多文化中,免冠是一种表示尊敬或哀悼的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进入教堂或参加葬礼时通常要求免冠。
“免冠”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正式的仪式和场合,以及对权威或传统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参加婚礼或葬礼时被要求免冠的经历,这种场合下的免冠行为让人感受到仪式的严肃性和对场合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免冠”来象征谦卑或尊敬:
在时间的祭坛前,我免冠鞠躬, 以无言的敬意,献上岁月的赞颂。
想象一个安静的墓地,人们默默地免冠站立,这种场景带来一种肃穆和哀伤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免冠的意义和场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进入某些神社时要求免冠,而在某些中东文化中,戴帽或头巾是常态,免冠则不太常见。
“免冠”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指示了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承载了文化、礼仪和情感的深层含义。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1.
【免】
物之新生、稚弱者。
【引证】
《大戴礼记》-推远稚免之幼志,崇积文武之宠德。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