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5:48
词汇“乡曲之意”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表达。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乡曲之意”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对故乡或乡村的情感和思念。其中,“乡”指故乡或乡村,“曲”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情感的曲折或深沉,“之意”则是指这种情感的表达或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乡曲之意”可能用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尤其是在离乡背井的情境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可能会出现。
由于“乡曲之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源自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在传统文化中,故乡和家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乡曲之意”这样的表达体现了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文化传统。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风光、温暖的家乡记忆,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它可能唤起人们对亲情和归属感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长时间离开家乡,可能会在某些时刻感受到“乡曲之意”,尤其是在节日或特殊日子时,这种情感会更加强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是故乡明,乡曲之意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乡村夜景的画面,月光洒在田野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情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虫鸣或远处的水流声,增添一份乡愁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文的“homesickness”或“nostalgia for the countryside”,但这些表达可能没有“乡曲之意”那么富有诗意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乡曲之意”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反映了*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文化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意。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