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5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50:28
“乡权”一词通常指的是乡村地区的行政权力或治理权。它涉及到乡村社区的决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是乡村自治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乡权”一词源于**古代的乡村治理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推进,其含义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演变。
在*,乡权与农村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紧密相关。它不仅涉及经济和政治层面,还与农村的道德观念、家族关系和地方俗等文化因素相互作用。
“乡权”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乡村的宁静、淳朴和自然之美,也可能引发对乡村治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我的家乡,乡权的合理运用使得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权”:
乡权如春风,吹拂田野间, 唤醒沉睡的土地,孕育希望的种子。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村长在村民大会上讲话,背景是绿油油的稻田和蓝天白云,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乡权的温暖和力量。
在不同文化中,乡村治理的概念和实践各有特色。例如,在印度,乡村自治机构(Panchayati Raj)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乡权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乡权”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乡村治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一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启发了我对农村发展的思考。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