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1:24
乡曲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乡村的音乐或歌曲,尤其是那些反映乡村生活、情感和传统的音乐。它强调了音乐的地域性和乡土特色。
在文学作品中,“乡曲”可能被用来描绘乡村的宁静与纯朴,或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旧之情。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乡村文化或音乐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民俗学中,“乡曲”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
同义词:民谣、乡音、土歌
反义词:都市音乐、流行曲
“乡曲”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乡”(乡村)和“曲”(音乐)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乡村地区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音乐形式和风格有所变化,但“乡曲”这个词依然保留了其基本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乡曲常常与田园诗意、自然和谐以及乡土情感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音乐的一种形式,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
提到“乡曲”,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的乡村风光、悠扬的笛声和淳朴的民风。这种音乐往往带有一种怀旧和温暖的情感,让人感到放松和平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乡村旅行中听到当地的乡曲表演,那种纯朴的音乐和现场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乡村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创作一首关于故乡的诗时,我可能会这样写:
故乡的田野,风轻轻吹过,
乡曲悠扬,唤起往昔的梦。
稻香中,笛声飘渺,
是记忆中最温柔的旋律。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乡村,一位老人坐在门前的石凳上,吹着竹笛,悠扬的乡曲在空气中回荡。这种场景不仅触动视觉,也通过音乐触动听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olk song”(民歌)或“country music”(乡村音乐),它们都强调了音乐的民间性和地域性,但在具体表现和风格上各有特色。
通过对“乡曲”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乡村文化和情感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