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9:17
巴林石:巴林石是一种产自**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的叶腊石,属于彩石类。它以其独特的质地、色彩和纹理而闻名,常用于雕刻和制作印章。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巴林石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美丽或珍贵。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提及巴林石可能是在讨论印章、艺术品或收藏品。 专业领域:在地质学和艺术领域,巴林石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矿石和其艺术价值。
同义词:叶腊石、彩石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对比其他类型的石材,如大理石、花岗岩。
巴林石的名称来源于其产地——**内蒙古的巴林右旗。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林石因其艺术和收藏价值而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和珍视。
在文化中,印章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巴林石因其适合雕刻的特性而成为制作印章的优质材料。它也反映了人对工艺美学的追求和对自然材料的尊重。
巴林石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欣赏。它让我联想到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手工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个艺术展览,其中展出了用巴林石雕刻的各种艺术品,那次经历让我对这种材料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欣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巴林石:
在巴林的石中,藏着岁月的秘密,
每一道纹理,都是时间的诗篇。
巴林石的图片可能展示其丰富的色彩和纹理,而与之相关的音乐可能是古典或民族音乐,以强调其文化背景。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石材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例如,在日本,类似的石材可能用于制作传统的印章(判子)。
巴林石不仅是一种矿石,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连接了自然、艺术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表达空间。通过学和分析巴林石,我更加欣赏自然材料的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丰富性。
1.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3.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