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5:34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指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在法国巴黎发生的一次工人阶级革命政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政府,标志着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巴黎公社常被用作象征工人阶级斗争和革命精神的符号。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提及巴黎公社可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历史的提及,较少用于日常交流。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巴黎公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探讨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和社会变革。
同义词:工人政府、革命政权 反义词:资产阶级政府、保守政权
巴黎公社一词源于法语“La Commune de Paris”,最初指的是中世纪巴黎市民的自治组织。1871年的巴黎公社则是指由工人阶级和市民组成的临时政府。
巴黎公社在法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激发了后来的工人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巴黎公社常让人联想到革命、牺牲和理想主义。它代表了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的斗争,这种精神在许多人的心中激起共鸣。
在我的历史学*中,巴黎公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帮助我理解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斗争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巴黎的街头,公社的旗帜飘扬, 工人的呼声,响彻云霄, 为了自由和平等,他们勇敢地站起, 巴黎公社,永恒的火焰。”
巴黎公社的图像常与起义的工人、燃烧的街垒和飘扬的红旗联系在一起。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激昂的革命歌曲。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aris Commune”,德语中的“Pariser Kommune”,都指代同一历史**,但其文化和社会意义在不同国家可能有所不同。
巴黎公社作为一个历史**,不仅在历史学上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社会学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提醒我们工人阶级的力量和斗争精神,是理解现代社会和政治结构的重要窗口。
1.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2.
【黎】
(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假借为“齐”。众多,数目很多。
【引证】
《诗·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 《尔雅》-黎,众也。 、 《书·尧典》。传:“众也。”-黎民于变时雍。 、 《礼记·大学》。注:“众也。”-以能保我子孙黎民。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黎烝,众庶也。”-觉悟黎烝。 、 《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黎民不饥不寒。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社】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社,地主也。 、 《春秋传》-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论衡·顺鼓》-社,土也。 、 《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以社以方。 、 《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命民社。 、 《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社,祭社也。 、 《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故祀以为社。 、 《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