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5:0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05:21
“愧谢”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愧”和“谢”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因为感到惭愧而表示感谢。基本含义是指在感到内疚或羞愧的同时,向对方表达谢意,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人帮助或恩惠的感激之情,同时又因为某种原因(如未能回报或未能达到对方的期望)而感到不安或羞愧。
在文学作品中,“愧谢”常用于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在受到他人帮助后,既感激又因自己的无能或未能回报而感到愧疚。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可能会探讨“愧谢”情感的产生和影响。
“愧谢”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愧”(感到羞愧)和“谢”(表示感谢)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愧”常与“谢”连用,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特定情感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愧谢”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即在接受他人帮助时,应心存感激,同时也要有回报的意识。这种情感在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文化背景下尤为重要。
“愧谢”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它既有温暖和感激的成分,也有沉重和不安的感觉。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愧谢”成为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深刻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的失误导致同事加班,虽然同事没有责怪我,但我内心充满了愧谢之情。在事后,我不仅向同事表达了感谢,还尽力帮助他们分担工作,以减轻我的愧疚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愧谢”:
月光下,我捧着你的恩惠,
心中涌动着愧谢的波涛。
星辰见证,我的感激与不安,
在夜的静谧中,交织成一首无声的歌。
在视觉上,“愧谢”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低头鞠躬的人,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既有感激的微笑,也有愧疚的皱眉。在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而略带忧伤的音乐,如小提琴的悠扬旋律,表达着内心的感激与不安。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汇来完全表达“愧谢”的复杂情感。类似的情感可能通过短语如“grateful yet guilty”(感激但内疚)来表达,但这种表达方式不如“愧谢”简洁和富有表现力。
通过对“愧谢”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内心的感受,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愧】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引证】
《礼记·儒行》-小则如愧。 、 《诗·大雅·抑》-尚不愧于屋漏。 、 《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 、 《魏书·列女传》-虽颜惭未知心愧。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 清·周容《芋老人传》-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下恐愧吾师矣。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兹游快且愧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兼愧贵家子。
【组词】
愧心、 愧悔、 愧服、 愧灼、 愧天作人
2.
【谢】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自谢曰。 、 《战国策·魏策》-长跪而谢。 、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清·周容《芋老人传》-惊谢曰。
【组词】
谢咎、 谢错、 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