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5:51
抵瑕蹈隙(dǐ xiá dǎo x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触及瑕疵,利用缝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人的弱点或错误,有时带有贬义,暗示一种不正当的利用或攻击。
在文学作品中,抵瑕蹈隙常用于描述人物的狡猾或策略,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谋士如何利用对手的疏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某人过于挑剔或不公平地攻击他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词汇可能指代一种策略性的行为,即寻找并利用对方的漏洞。
同义词:乘虚而入、钻空子、挑刺儿 反义词:宽宏大量、包容、谅解
抵瑕蹈隙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策略和战术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那些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人弱点的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和为贵”,因此抵瑕蹈隙这样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不够光明正大。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精明或策略性,但也可能引起道德上的争议。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公平或不诚实的策略。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在背后操纵或利用他人弱点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抵瑕蹈隙的策略,更倾向于正面解决问题和冲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人心的缝隙间,抵瑕蹈隙, 是智者的游戏,还是道德的沦丧?”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中的阴影或狡猾的笑容。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低沉的笑声或阴谋的窃窃私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ploit someone's weaknesses”或“find a loophole”,但这些表达没有抵瑕蹈隙那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抵瑕蹈隙是一个富有策略性和道德色彩的词汇,它在描述人际互动和策略行为时非常有用。了解这个词汇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文表达的细微差别,也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谨慎和公正。
而仆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要请人帮忙,想~拣人的便宜,要先懂万国公法,不然处处授人权柄。
1.
【抵】
(形声。从手,氐(dǐ)声。本义:挤,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抵,挤也。 、 《广雅》-抵,推也。 、 《汉书·梁怀王揖传》注-抵,距也。
【组词】
抵掎、 抵斥、 抵排
2.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
3.
【蹈】
(形声。从足,舀(yǎo)声。本义:踩,踏)。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引证】
《说文》-蹈,践也。 、 《广雅》-蹈,履也。 、 《孟子》-足之蹈之。 、 《淮南子·原道》。注:“蹑也。”-蹈腾昆仑。 、 《庄子·达生》-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 、 《资治通鉴》-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蹈死不顾。
【组词】
蹈火、 蹈藉、 蹈跃、 蹈冰
4.
【隙】
(会意。从阜(fù)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引证】
《说文》-隙,壁际孔也。 、 《广雅》-隙,裂也。 、 《左传》-墙之隙坏,谁之咎也。 、 《礼记·三年问》-若驷之过隙。 、 《国语·周语下》-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 唐·孟棨《本事诗》-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 《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组词】
裂隙;罅隙;隙穴、 隙地、 隙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