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1:23
“信不及”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信任不够”或“不值得信任”。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因为缺乏可靠性或诚信而被认为不值得信赖。
“信不及”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其中“信”指信任,“不及”表示达不到某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信不及”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负面含义,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
“信不及”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失望和警惕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在建立关系或进行交易时要谨慎,避免因为信任不足而遭受损失。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朋友因为一次不诚实的行为而被标记为“信不及”,这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信不及”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失望:
承诺如风,信不及, 心海波澜,难平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trustworthy”或“not to be trusted”,它们在含义上与“信不及”相似,但在使用和表达上可能有所不同。
“信不及”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它不仅反映了信任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在各种关系和交易中保持警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判断至关重要。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