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37:19
词汇“嬛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方言中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我能找到的相关信息中进行分析。
“嬛佞”可能由两个字组成:“嬛”和“佞”。在古汉语中,“嬛”有时用来形容女子柔美、婉约的样子,而“佞”则通常指谄媚、奉承的行为。结合起来,“嬛佞”可能指的是一种外表柔美但内心谄媚、不真诚的特质。
由于“嬛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会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个女性角色的性格特点,即外表美丽但内心不真诚。
由于“嬛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以是这样的句子:
“嬛”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柔美的意思,而“佞”字则一直有谄媚的含义。这两个字的结合可能是为了强调外表与内心的不一致。
在古代社会,外表与内在的矛盾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尤其是在描写女性角色时。因此,“嬛佞”这个词可能在某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外表美丽但内心复杂、不真诚的人物形象,可能会引起一定的负面情感反应。
由于“嬛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
在创作中,可以将“嬛佞”用于形容一个外表美丽但内心复杂的角色,以此来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由于“嬛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要在艺术作品中表现这个词,可能需要通过角色的表情、动作或声音来传达其外表与内心的不一致。
由于“嬛佞”是一个特定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嬛佞”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外表与内心矛盾的描述。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我们对汉语词汇丰富性的认识。
2.
【佞】
(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佞,巧谄高材也。 、 《广雅》-佞,巧也。 、 《韩诗外传》-佞,谄也。 、 《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 、 《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 、 《盐铁论·刺议》-以邪导人谓之佞。 、 《论语·公冶长》-焉用佞。 、 《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佞誉诬谀之徒。
【组词】
佞王、 佞巧、 佞感、 佞道、 佞兑、 佞禄、 佞色、 佞恶、 佞口、 佞舌、 佞言、 佞给、 佞慧
巧言谄媚的人。
【引证】
《英烈传》-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
【组词】
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