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5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5:04
意义: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某个事物、概念、词语或行为所代表的内涵、价值或目的。它涉及的是一个对象或表达的深层含义,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字面意思。
“意义”一词源自中古英语的“meaning”,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的“gemæne”,意为“共同的”或“共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事物的内在含义或价值。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意义”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被赋予极高的意义,而在其他文化中,个人成就和独立性可能更为重要。
“意义”这个词常常引发人们对生活目标和深层价值的思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也可能引发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探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或决策时,思考它们的“意义”。例如,选择一个职业或参与一个项目时,我们可能会问自己:“这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意义”融入到对自然或人生的深刻反思中:
在晨曦的微光中, 我寻找生命的意义, 在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里, 在每一滴露珠的晶莹中。
在不同语言中,“意义”的对应词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通常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significado”和“sentido”都可以用来表示“意义”。
“意义”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它不仅涉及语言和符号的解释,还触及个人和社会的深层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自我。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