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36
“云飞雨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云彩飘散,雨也停止。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迅速消散或结束,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突然结束或消失。
在文学作品中,“云飞雨散”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同时也用来隐喻人事的变迁或情感的消逝。例如,在古典诗词中,可以用它来形容战争的结束或爱情的终结。
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形容某个**或情况的突然结束。
在气象学或天气预报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天气的快速变化,如云层消散和降雨停止。
“云飞雨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中提炼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形容各种迅速消散或结束的情况。
在**文化中,自然现象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云和雨的变化无常,被用来比喻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消逝。因此,“云飞雨散”在文学和诗歌中常被用来表达对无常和变迁的感慨。
这个成语给人以一种突然和不可预知的感觉,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无常和变化的感慨。在情感上,它可能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无奈。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某个项目的突然终止或一段关系的突然结束。例如,在一次团队合作中,由于外部原因,项目突然被取消,可以说“我们的项目就像云飞雨散一样,突然结束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云飞雨散后,天空恢复了宁静, 心中的波澜,也渐渐平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原本乌云密布的天空,突然云层散开,阳光洒下,雨滴停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来表达云飞雨散后的宁静和安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clouds have cleared”或“the storm has passed”,用来形容情况的改善或结束。这些表达在意义上与“云飞雨散”相似,但在文化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云飞雨散”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的变化,也隐喻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消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
3.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