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2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29:02
打火石 是一种用于产生火花的硬质材料,通常与钢或其他硬质工具摩擦以产生火花,从而点燃易燃物。在历史上,打火石常用于火枪的点火装置,也是早期火柴发明之前人们常用的生火工具。
打火石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中的“firestone”,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英语中的“flint”(燧石),而“打火石”则是中文中对这种材料的称呼。
在许多文化中,打火石象征着生存技能和自给自足的能力。在一些原始部落文化中,打火石的使用技巧被视为重要的生存技能。
打火石让人联想到原始、野性和生存挑战。它唤起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类智慧的赞叹。
在户外探险时,打火石是必备的工具之一。它不仅实用,还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安全感。
在诗歌中,打火石可以象征希望和光明,如: “在黑暗的森林中,打火石的火花, 点燃了希望的火焰,照亮了前行的路。”
打火石摩擦产生的火花和声音,让人联想到温暖和活力。视觉上,火花跳跃的画面充满动感;听觉上,摩擦声带来一种原始的节奏感。
在不同文化中,打火石的名称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是相似的。例如,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打火石的使用技巧被视为重要的传统技能。
打火石不仅是生火工具,也是人类智慧和生存技能的象征。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是探索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