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1:42
“活蹦乱跳”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精力充沛,动作活泼,充满活力。字面意思是指像活着一样跳跃和蹦跳,通常用来描述年轻人或小动物的活泼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活蹦乱跳”常用来描绘人物的青春活力或动物的生动形象,增添文本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则更多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或某物充满活力的赞赏或描述。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儿童教育,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描述参与者的活跃状态。
“活蹦乱跳”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活”、“蹦”、“乱”、“跳”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直接表达了动作的状态。在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悠久,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活蹦乱跳”常被用来形容儿童或年轻人的健康和活力,这与人重视健康和活力的传统观念相符。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活力。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快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阳光、活力和快乐。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活蹦乱跳”来形容我侄子在公园玩耍的样子,他总是充满活力,让人感到非常愉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阳光下,孩子们活蹦乱跳,如同春天里的**,自由飞翔。”
看到“活蹦乱跳”这个词,我联想到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的画面,听到他们的欢笑声和脚步声,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ull of life”或“energetic”,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活力和生动的情感是相似的。
“活蹦乱跳”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生动和形象的表达,它不仅描绘了人或动物的活力状态,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活力和快乐的情感状态。
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大水看到~的艾和尚一眨眼的工夫,就死在敌人枪弹之下,心里一阵疼。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蹦】
双脚并拢跳。泛指跳跃;乱动
【组词】
蹦跶、 蹦跳
[方言]决裂
3.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4.
【跳】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跳,…一曰跃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特跳此者。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