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4:16
持平之论 的字面意思是指言论或观点保持公正、不偏不倚,既不偏向一方也不偏向另一方。基本含义是指在讨论或辩论中,提出的观点是中立的、客观的,没有明显的偏见或倾向性。
持平之论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持平之论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持平”和“之论”组成。“持平”意为保持平衡,不偏不倚;“之论”即指言论或观点。在古代文献中,这一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公正无私的言论。
在强调公正和客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持平之论 尤为重要。在法律和新闻行业,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持平之论 给人以公正、理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冷静、客观的分析者,不受情绪或个人偏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提出持平之论的情况,比如在朋友间的争论中,我试图提供一个中立的视角,帮助双方理解对方的立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我持持平之论, 不偏不倚,如星辰指引航程。
持平之论 可以联想到一个平衡的天平,或者一个冷静、理性的声音,在嘈杂的辩论中提供清晰的指引。
在英语中,持平之论 可以对应为 "impartial opinion" 或 "neutral viewpoint",在不同文化中,这一概念都强调了公正和客观的重要性。
持平之论 是一个强调公正和客观性的词汇,它在多个领域和语境中都非常重要。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观点,避免偏见和误解。
延年论议持平。
此乃做书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
1.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