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3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36:06
“持戈试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持兵器(戈),骑在马上进行尝试或试验。这个成语比喻在实际战斗或工作中进行尝试和检验,以测试自己的能力或准备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持戈试马”常用来形容英雄或战士在战前的准备状态,表现出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某人在面对挑战时勇于尝试。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它可以用来描述实战演练或训练。
“持戈试马”源自古代军事活动,当时的战士在战前会进行骑马和使用兵器的训练,以确保在实战中能够熟练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情境,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
在**文化中,“持戈试马”体现了对实战经验的重视和对准备工作的认可。它强调了在任何重要任务前进行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准备和实战能力。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勇于尝试和检验自己的能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演讲时使用“持戈试马”的态度,多次练*和调整,确保在正式场合能够表现出色。
在诗歌中,可以将“持戈试马”融入描述英雄气概的诗句中:
持戈试马战沙场,英雄气概震四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骑士手持长戈,骑着骏马在草原上疾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这样的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tting to the test”或“testing the waters”,虽然不如“持戈试马”那样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持戈试马”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具有丰富的形象性,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勇于尝试和准备,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
1.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试】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试,用也。 、 《虞书》-明试以功。 、 《书·盘庚》-今予将试以汝迁。 、 《诗·小雅·采芑》-师干之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 、 《论语》-吾不试。 、 《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五刑不用。
【组词】
试兵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