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1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2:17
词汇“[厮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古汉语中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情境进行。
“厮罗”在古汉语中可能指的是仆人或者随从,有时也用来形容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
由于“厮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再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仆人或随从的角色。
“厮罗”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仆人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更现代的词汇所替代,如“仆人”、“随从”等。
在古代社会,仆人和随从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他们的地位通常较低。使用“厮罗”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和身份的差异。
由于“厮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古风,对于喜欢古代文化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一种怀旧或古典美的情感反应。
由于“厮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能需要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厮罗”来增添历史氛围,例如:“夜深人静,唯有厮罗守候在侧。”
结合古代服饰和场景的图片,或者古风音乐,可以更好地展现“厮罗”这一词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厮罗”是一个特定于中文的古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厮罗”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部分文化和社会结构。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具有实用性,但作为一种文化知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厮】
(从广,斯声。广(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厂(hǎn)山石之崖。“斯”也有表义作用。《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颜师古注:“厮,析薪者。”“斯、析”都有“劈开”义。本义:古代干粗活的男性奴隶或仆役;服杂役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苏秦传》。正义:“谓炊烹供养杂役。”-厮徒十万。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舆之卒。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 、 《战国策·韩策》-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在其中矣。
2.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