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17
词汇“[厮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方言性质的词汇。由于该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推测。
“厮禁”可能由两个字组成:“厮”和“禁”。在古代汉语中,“厮”有时指仆人或下人,而“禁”则有禁止、限制的意思。因此,“厮禁”可能指的是对仆人或下人的限制或禁止。
由于“厮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出现在历史小说、古装剧或特定方言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绘古代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
“厮”和“禁”都是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能发生了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厮”更多地用于方言或特定语境中,而“禁”则保留了其基本的禁止含义。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非常明显,对下层人民的限制和禁止是常态。因此,“厮禁”可能反映了这种社会背景。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厮禁”可能带来一种对古代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的联想,可能引起同情或反思。
由于“厮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厮禁”用于描绘古代社会场景,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结合古代服饰和建筑的图片,或是古风音乐,可以更好地传达“厮禁”所蕴含的古代社会氛围。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或概念,用于描述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厮禁”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
1.
【厮】
(从广,斯声。广(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厂(hǎn)山石之崖。“斯”也有表义作用。《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颜师古注:“厮,析薪者。”“斯、析”都有“劈开”义。本义:古代干粗活的男性奴隶或仆役;服杂役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苏秦传》。正义:“谓炊烹供养杂役。”-厮徒十万。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舆之卒。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 、 《战国策·韩策》-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在其中矣。
2.
【禁】
(形声。从示,林声。本义:禁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禁,吉凶之忌也。 、 《周礼·秋官》。注:“禁所以防奸也。囿人掌囿游之游禁。”-使帅其属而掌邦禁。 、 《礼记·曲礼》-入意而问禁。
【组词】
禁条、 禁肉、 禁忌日、 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