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8:19
学院派(Academicism)一词通常指的是那些遵循传统学术规范和方法的艺术家、学者或思想家。在艺术领域,学院派往往强调技巧的精湛和形式的严谨,遵循既定的艺术规则和标准。在学术界,学院派则可能指那些坚持传统学术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学者。
学院派一词源自拉丁语“academia”,最初指的是柏拉图的学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那些遵循传统学术规范和方法的群体。在艺术领域,学院派的概念在19世纪尤为突出,当时许多艺术学院强调技巧和形式的训练。
在艺术史上,学院派常常与前卫艺术形成对比。学院派强调传统和规范,而前卫艺术则追求创新和突破。在社会文化层面,学院派往往代表了一种保守和传统的力量,而前卫艺术则代表了变革和创新的冲动。
学院派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严谨、保守和传统的印象。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穿着正装、戴着眼镜的学者,或者那些精心绘制的古典油画。这种联想可能让人感到一种庄重和权威,但也可能让人觉得有些拘谨和缺乏创新。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非常学院派的教授。他坚持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每一篇论文都要求极高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虽然这种严谨性让我受益匪浅,但有时也让我感到有些束缚。
诗歌: 在学院的殿堂里, 笔尖跳跃着规范的舞步, 每一行诗句, 都是古典的回响。
故事: 他是一位学院派的画家,每一笔都经过精心计算,每一幅画都充满了传统的韵味。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渴望着突破这些规范,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
视觉:学院派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古典的油画,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都经过精心构图,色彩和谐,细节丰富。
听觉:学院派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古典音乐,旋律优美,结构严谨,每一个音符都经过精心安排。
在不同文化中,学院派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艺术史上,学院派往往与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艺术中,学院派可能更多地与传统绘画和书法的规范和技巧相关。
学院派这个词在我看来,既代表了传统和规范的力量,也代表了保守和缺乏创新的局限。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学院派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院】
(形声。从阜(fù),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院,垣也。 、 《玉篇》-院,周垣也。 、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 汉·司马光《西江月》-深院月明人静。
【组词】
前院;后院;深宫大院
3.
【派】
英文pass的音译
【组词】
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