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8:36
海洛因是一种强效的鸦片类毒品,化学名称为二乙酰吗啡。它是由吗啡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具有极强的成瘾性和毒性。海洛因通常以白色或棕色的粉末形式存在,吸食、注射或吸入后能迅速产生强烈的快感,但长期使用会导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依赖,以及多种健康问题,包括死亡。
在文学作品中,海洛因可能被用来象征堕落、绝望或极端的逃避现实。在口语和日常对话中,提及海洛因通常与毒品滥用、犯罪或社会问题相关。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法律和公共卫生,海洛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毒品管制、治疗和预防策略。
同义词:白粉、硬毒品、毒品 反义词:无(海洛因作为一种特定的毒品,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海洛因一词源自德语“Heroisch”,意为英雄的,最初在19世纪末被用作药物,用于治疗吗啡成瘾和其他疼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洛因的滥用性质逐渐显现,成为全球性的毒品问题。
海洛因在20世纪中叶成为全球毒品危机的象征,尤其在美国和欧洲的都市地区。它与贫困、犯罪、艾滋病传播等社会问题紧密相关。在某些文化中,海洛因的使用被视为一种堕落或自我毁灭的行为。
提及海洛因,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危险、死亡、绝望和犯罪。它是一个充满负面情感的词汇,通常与悲剧性的故事和个人经历相关。
由于海洛因的严重危害性,个人应用通常涉及负面经历,如家庭成员的毒品问题、社区的毒品危机等。
在文学创作中,海洛因可以被用作象征元素,如在一首诗中象征生命的脆弱和堕落:
海洛因,白色的死亡,
在静脉中流淌,
吞噬着灵魂的光芒。
海洛因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针头、粉末、警察和毒品交易现场。听觉联想可能包括警笛声、吸毒者的喘息声和戒毒所的呼喊声。
在不同文化中,海洛因的名称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但其危害性和社会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俄罗斯,海洛因被称为“черная жизнь”(黑色的生活),反映了其对社会和个人的破坏性影响。
海洛因是一个充满负面含义的词汇,与毒品滥用、犯罪和社会问题紧密相关。了解和分析海洛因不仅有助于认识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也有助于提高对毒品问题的警觉性和预防意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和理解海洛因这一词汇,对于传达准确的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洛】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3.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