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4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47:24
海洋潮汐:海洋潮汐是指海洋水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于地球上的海洋水体所引起的。这种周期性的升降通常每天发生两次,即涨潮和落潮。
“潮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来描述海洋水面的升降现象。随着科学的发展,对潮汐的理解也逐渐深入,从简单的自然现象发展到复杂的物理过程。
在许多文化中,海洋潮汐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圣的意义。例如,在一些原住民文化中,潮汐被认为是神灵的呼吸或宇宙秩序的体现。
海洋潮汐给人以宁静与力量的感觉。它象征着自然界的节奏和生命的循环,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在海边度假时,我特别喜欢观察潮汐的变化,感受海水的起伏,这让我感到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歌:
月亮的银钩,牵引着海洋的心跳,
潮汐的旋律,在夜幕下轻轻摇。
涨潮时,海浪拥抱沙滩的温柔,
落潮后,留下贝壳的秘密低语。
海洋潮汐的视觉联想通常是广阔的海面、波涛汹涌的浪花和宁静的沙滩。听觉上,潮汐的声音可以是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或是远处海鸥的叫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潮汐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的“tide”和法语中的“marée”都指代同样的自然现象。
海洋潮汐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科学意义的概念。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也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和描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3.
【潮】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潮,水朝宗于海。 、 《春秋·元命苞》-牛女为江潮。 、 《初学记卷六水》-水朝夕而至曰潮。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
【组词】
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汐】
(形声。从水,夕声。本义:晚潮)。
同本义。
【引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潮汐去还,谁所节度? 、 清·魏源《圣武记》-会夏旱水涸沙涨,有汐无潮。
【组词】
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