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7:01
海洋性气候是指受海洋影响显著的气候类型,通常表现为温度变化平缓、湿度较高、降水量分布均匀。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受到暖流影响的地区。
“海洋性气候”一词源于对气候类型的科学分类,特别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气象学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明确和广泛接受。
在文化上,海洋性气候常与温和、宜居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如英国的田园风光。在社会背景中,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助于农业、旅游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发展。
海洋性气候给人以温和、湿润的感觉,联想到绿色植被、丰富的降水和宜人的生活环境。这种气候类型常被视为宜居和舒适的象征。
个人经历中,曾在海洋性气候的地区生活,体验到四季温差小、湿度高的特点,这种气候对健康和心情都有积极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海洋性气候的温和与生命的繁荣相联系:
在海洋性气候的怀抱中, 绿意盎然,花开不败, 温和的风,湿润的雨, 滋养着大地,生生不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沿海地区的绿色山丘、温和的海风和细雨绵绵的景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和雨滴落在树叶上的轻柔声响。
在不同语言中,如法语的“climat océanique”和西班牙语的“clima oceánico”,都对应着类似的气候概念,反映了海洋性气候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性。
海洋性气候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环境,还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5.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