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21:2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1:22:06
词汇“瑶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的文学和礼仪文化。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瑶俎”进行分析:
“瑶俎”一词由两个字组成:“瑶”通常指美玉,象征珍贵和美好;“俎”在古代是指祭祀时放置祭品的器具,也泛指礼器。因此,“瑶俎”字面意思是指用美玉制成的祭祀器具,象征着高贵和神圣。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瑶俎”常用来形容祭祀仪式的庄严和神圣,或者比喻为高贵的地位和身份。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文化或文学的学术领域。
“瑶俎”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瑶俎作为祭祀器具,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礼仪的重视。
提到“瑶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文化、庄严的祭祀仪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由于“瑶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化和文学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使用“瑶俎”来增添文学色彩:
金殿深宫夜未央,瑶俎琼觞映月光。
玉阶无声人影寂,唯有宫灯照古墙。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代宫殿中,**瑶俎静静地放置在祭坛上,周围烛光摇曳,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瑶俎”的词汇,但类似的礼器和祭祀文化在不同文明中都有体现。
“瑶俎”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礼仪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瑶】
(形声。从玉,本义:似玉的美石)。
同本义。亦泛指美玉。
【引证】
《说文》-瑶,石之美者。 、 《左传·昭公七年》-赂以瑶瓮。 、 《周礼·内宰》-瑶爵。 、 《书·禹贡》。孔传:“瑶、琨皆美玉。”-厥贡惟金三品,瑶琨、 、 《诗·大雅·公刘》-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
【组词】
瑶琴、 瑶佩、 瑶华
2.
【俎】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为俎孔硕。 、 《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 《山海经·海外西经》-祭操俎。 、 《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 、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组词】
俎几、 俎拒、 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