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6:24
“昏弱”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昏”和“弱”。字面意思是指状态模糊、不清醒,或者力量、能力不足。基本含义是指人的精神状态不佳,或者身体力量不足,常用来形容人的状态或行为。
在文学中,“昏弱”可能用来形容人物在某种压力或困境下的状态,如“他的眼神昏弱,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身体不适或精神不振,如“他今天看起来很昏弱,可能生病了。”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可能用来描述患者的具体症状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疲弱”和“衰弱”都强调力量的不足,但“疲弱”更多指疲劳导致的无力,而“衰弱”则可能指长期的或病态的无力。反义词“强健”和“有力”则强调力量和活力的充沛。
“昏”字古汉语中已有,原指日暮或模糊不清的状态。“弱”字则指力量不足。两个字组合成“昏弱”,强调了精神和身体状态的双重不佳。
在**文化中,“昏弱”可能与中医理论中的“气血不足”相关联,认为这是身体和精神健康不佳的表现。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在压力或困境中的人,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状态的关注。
“昏弱”这个词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无力、疲惫和沮丧。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产生同情或担忧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朋友或家人看起来“昏弱”,我们可能会建议他们休息或寻求医疗帮助。这个词在关心他人时是一个有用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昏弱的月光下,他的影子显得格外孤独。”
视觉上,“昏弱”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画面或暗淡的光线。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低沉或无力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ak and dazed”,强调了无力和迷茫的状态。
“昏弱”是一个描述人状态的词汇,涵盖了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不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状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