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7:57
法无可贷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法律上没有可以宽恕或减免的余地。这个成语强调了法律的严格性和不可妥协性,意味着在法律面前,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没有任何借口或理由可以逃避责任。
在文学作品中,法无可贷 常用于描述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强调法律的不可侵犯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强调某人行为的严重性,或者在讨论法律问题时表达对法律严格执行的支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或社会学,这个成语用于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不可挑战性。
法无可贷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法律思想,强调法律的公正和严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法律严格性和不可妥协性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工具。法无可贷** 反映了这种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和维护,强调了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法律的权威和不可侵犯性。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法律公正性的信任和对违法行为的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违法行为,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法律的严格性和不可妥协性,表达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法无可贷,正义如剑, 斩断罪恶,不容宽恕。”
想象一个庄严的法庭,法官严肃地宣读判决,背景音乐是庄重的交响乐,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 法无可贷 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he law is the law" 或 "No mercy under the law",都强调了法律的不可妥协性。
法无可贷 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法律的严格性和不可妥协性,是理解和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马子畦]实属甘心从逆,~,应请即予就地正法,以昭炯戒。
1.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可】
4.
【贷】
(形声。从贝,代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施予;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贷,施也。 、 《广雅》-贷,予也。 、 《大戴礼记·千乘》-以财投长曰贷。 、 《周礼·泉府》。司农注:“谓从官借本贾也。”-凡民之货者。 、 《孟子》-又称贷而益之。 、 《庄子·天运》-不贷无出也。 、 《汉书·食货志下》-贳贷卖买。
【组词】
贷施、 贷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