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5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51:11
战力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战斗的能力或力量。在军事领域,它通常指的是一个军事单位、部队或个体士兵在战斗中的实际作战能力,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素质、战术运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战力”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在非军事领域的实力和能力。
在军事文化中,“战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军队的荣誉。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广泛用于商业、体育等领域,用来形容竞争实力。
“战力”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力量、勇气和胜利。在表达中,它常常用来激励和鼓舞人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听到领导用“战力”来形容我们团队的合作能力和执行力,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振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战力”:
在风暴的中心,战力如雷霆,
破晓的曙光,见证不屈的灵魂。
想象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在战场上行进,武器的金属光泽和士兵的坚定步伐,这些都是“战力”带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战鼓的轰鸣和士兵的呐喊。
在英语中,“战力”可以对应为“combat power”或“battle strength”,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基本一致,都强调了战斗或竞争中的实力。
“战力”这个词在军事领域有着明确的定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战力”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不同的语境和情感。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