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9:43
词汇“否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由于“否妇”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但从字面上理解,“否”通常表示否定或拒绝,“妇”则指妇女或已婚女性。因此,“否妇”可能指的是拒绝或不接受某位妇女的行为或状态。
由于“否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否妇”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示例句子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拒绝、排斥、不接受 反义词:接纳、接受、欢迎
由于“否妇”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拒绝接受某位妇女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或歧视。然而,“否妇”这个词汇本身并不常见,因此在实际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有限。
由于“否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但如果考虑到拒绝或排斥的行为,可能会引发负面情感,如悲伤、愤怒或失望。
由于“否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在创作中,可以将“否妇”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表达拒绝或排斥的主题。例如,在一首诗中:
在那个古老的故事里,
否妇的阴影笼罩着村庄,
拒绝的泪水,
在每个角落静静流淌。
由于“否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如果结合拒绝或排斥的主题,可能会联想到阴暗的画面或悲伤的音乐。
由于“否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通过对“否妇”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有限。然而,了解和分析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否】
闭塞;阻隔不通。
【引证】
《广雅》-否,隔也。 、 《诗·小雅·何人斯》-否难知也。 、 《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 《汉书·刘向传》-否者,闭而乱也。
【组词】
否滞、 否塞、 否结、 否隔、 否道、 否闭
贬斥。
【引证】
《世说新语》-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