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8:15
词汇“毁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毁夷”字面意思是指摧毁、破坏,特别是指彻底毁灭或夷平某物。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描述战争中对敌方城池或建筑的彻底破坏。
“毁夷”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毁”意为破坏,“夷”意为平,联合起来表示彻底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摧毁”、“破坏”等词汇。
在古代**,战争频繁,城市和建筑的破坏是常见现象。因此,“毁夷”这个词在描述战争后果时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毁夷”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破坏性和毁灭性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的彻底性。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战争后果时,可能会用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毁夷”用于描述某种极端的破坏行为,如:“那场灾难毁夷了整个村庄,只留下一片废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战争摧毁的废墟;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沉重、悲壮的音乐,反映破坏的严重性。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彻底摧毁”、“夷为平地”等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毁夷”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研究古代战争和历史时,仍具有一定的价值。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历史**。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