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2:30
“吠非其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狗对着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或动物对非自己所属或熟悉的人或事物表现出敌意或不友好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吠非其主”常用来比喻那些盲目忠诚或不分是非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表现出敌意或不友好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群体行为中的排外现象。
“吠非其主”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形容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表现出敌意的行为。
在**文化中,狗常常被视为忠诚的象征,但“吠非其主”这个成语则强调了狗的盲目性和不理智的一面。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于群体行为中排外现象的批评。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理智和缺乏判断力的行为。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或新人时应该保持开放和理性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对新来的同事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这种行为让我想起了“吠非其主”这个成语,提醒我应该更加宽容和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同夜里的犬,吠非其主,盲目而无情,月光下的阴影,诉说着无知与恐惧。”
想象一只狗对着陌生人吠叫的画面,或是听到狗吠声的录音,这些都能让人联想到“吠非其主”这个成语所表达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rking at the wrong tree”,虽然意思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错误或不恰当的反应。
“吠非其主”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时应该保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避免盲目排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峤虽不辨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不可追讨其罪。
1.
【吠】
(会意。从犬,从口。本义:狗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吠,犬鸣也。 、 《楚辞·九章》-邑犬君吠兮所怪也。 、 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组词】
吠声、 吠日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